1、在国际上首次采用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质谱(GC×GC/TOFMS)对白酒微量成份进行研究,使我国传统白酒中可检测的微量成份从231种提高到1400多种(包括60多种酱香白酒主要风味化学和100多种健康功能组份剖析),建立了一整套包括样品预处理在内的白酒微量成份分析方法;建立了我国白酒行业具有特色的第一个功能菌种库,并对部分功能菌株开始进行应用研究,为挖掘、整理、保护和开发应用茅台酒微生物资源奠定了基础;1992年首次提出发表“茅台酒与健康”的论文,参加了国家“十二五”食品关关键技术研究和贵州省“十二五”发展战略规划编写;系统科学总结了茅台酒生产工艺,完成60余万字的茅台酒工艺资料整理。
2、科学研究:郭坤亮博士利用“神舟五号”搭载的太空粮食种子,酿造出了被称为“太空茅台酒”的新品种,使得白酒中的微量成分从231种增加到1400多种,极大地丰富了茅台酒的风味和营养价值。
3、出版专著二部:《饮酒与健康》及《周恩来与国酒茅台》;《茅台酒生产工艺与环境的耦合机理》、联合国《茅台循环经济科技示范园发展战略规划》、《茅台酒生产操作工艺理论剖析》、《高温堆积发酵工艺及其应激反应机理》、《茅台酒功能组份剖析》、《茅台酒有机原料基地研究》、《将军与茅台酒》、《茅台酒生产微生物资源多样性》;即将出版资料包括《名人名家与茅台酒》、《红曲霉箘》、《酿酒酵母箘》、《白酒食品安全》等;计划出版《茅台外交》、《毛泽东酒文化艺术研究》、《周恩来酒文化艺术研究》、《邓小平酒文化艺术研究》、《许世友将军酒文化艺术研究》、《高粱魂》。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0多篇,获国家和省部成果4个,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待申请专利15项),申请软件著作权保护5项,培养硕士研究生12名;主持国家级项目4项、重大专项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2项。
“茅台酒”名字由来
偈盛酒号是茅台镇最早的烧酒作坊之一。1704年偈盛酒号将自家酿造的酒正式定名为“茅台酒”。后来,“茅台酒”远近闻名,茅台镇的其他烧酒作坊也纷纷使用“茅台酒”这个名字了。1704年为茅台的历史源头。
历史渊源:郭坤亮博士的先祖,郭汝玷、郭汝聪兄弟,于1704年在茅台地区酿出了第一锅蒸馏酒。这一重要的历史事件标志着茅台酒的诞生,也为茅台镇的酿酒业奠定了基础。
文化联系:郭坤亮博士在从事酿酒工作的三十余年里,不断改良酿酒技艺,打造出更加高端的酱香酒,对该行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的工作不仅是对传统酿酒工艺的传承,也是对家族酿酒历史的致敬。
工作联系:郭坤亮博士是中国第一位白酒发酵工程学博士后,他的工作和研究主要集中在茅台酒的酿造工艺、健康效益以及酒文化的传播上。他的专业性和贡献在酿酒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具体来说: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300年前,陕西凤翔府岐山县盐商郭汝玷、郭汝聪俩兄弟在茅台这里开创了如今辉煌的酱香型白酒;300年后,还是在这个地方,祖居在茅台镇中华村的郭坤亮老师再次开创了将更加辉煌的柔雅酱香型白酒。到底是命运的巧合,还是历史的轮回?我无从回答,但有幸在郭坤亮老师的引导下深度参与及亲身见证了酱香白酒新流派-柔雅酱香白酒的诞生,我将之视为终身引以为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