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吹动,百味浓。
迷人风味,隐人间。
家的味道,藏在酒里。
我们总在追求生活的品质,或小资生活,或游离山水,或种豆南山,或背包远行,或在家中享受静逸。但社交还是在所难免,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社交,有社交就会有酒喝。
有人说,年轻人不是不喜欢白酒,只是不喜欢一些被污名化的白酒文化,在很多负面新闻的影响下,年轻人眼里,白酒文化就是势力、虚伪、强权的象征,这么说的话,白酒真的有点冤哦。
很久很久以前,大家都看到了酒的神奇之处,那就是可以准确的表达复杂的情绪和情感,当时浪漫的人们可以不吃肉,不穿华服,不住豪宅,但不能不喝酒。
意气风发: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乡愁难解: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黯然离别: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与其说,酒是一种润滑剂,一种物质,用来麻痹自己缓解压力,勾兑关系,制造氛围,不得不喝;不如把酒当成一种心情的调节剂,开心的时候锦上添花,低落的时候借酒浇愁,沉闷的时候打开话匣,热烈的时候点燃激情。这酒,是人类的一项重大发明,它用来满足了人类自己,尤其是满足了人类的精神世界的需求,释放了人内心深处的压抑与快感,浅尝辄止。
微醺,是喝酒的最理想状态,就是浅尝辄止。能喝五杯的只品三杯,能下肚三两的只喝一两,能豪饮一斤的只下肚五两。不多不少,刚刚就是这个度,不管是喝白酒,还是喝红酒、白兰地、威士忌、伏特加,各花入眼,什么酒并不重要,关键是要把握那个量,微微的有点酒意,稍微微有点飘飘然的感觉就打住。恰到妙处不可言,这才是一种极佳的状态。
微醺的男人最有魅力。“晚来天欲雪,能饮几杯无” ,无论是临窗独酌,还是花前月下的细斟慢饮,随着三五杯冷酒下肚,心儿热了,血液沸腾了,才思敏捷了,情感奔放了。有的人会诗性大发,有的人会对酒当歌。虽不喜静,恰恰是这个中的美,彰显了酒至微醺的男人醉有魅力。
其实,微醺的女人更美。正如李清照“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袖”般,“雅”得极致而不落俗套。预知微醺女人的小雅之美。
有人问我,喝酒,有没有瘾?肯定有,有的人的酒瘾是生理需求,一天、一顿不喝,就浑身不自在,总觉得哪儿不对劲不舒服,非得灌两口才舒服,心里踏实。其实,与其说是酒瘾,不如说是心瘾喝酒的目的也无非是在跟自己制造一种心理上的平衡。我可以很长很长的时间不喝,但是在某一次,逮着机会,是合适的人,还是忍不住会喝上几口,哪怕喝至酣醉。这喝的就是心情。
欧阳修醉翁亭邀成群好友,临溪而渔,杯筹交错,酒到酣处载歌舞而归;李白举酒望月,斗酒下肚,畅言心中苦闷与忧愁,出口成诗篇。桃园刘关张,举碗豪饮,相跪焚香结义;梁山英雄大块吃肉大碗喝酒,酒逢知己千杯少,抱坛拿碗豪饮的气概义薄云天。这是智者与豪杰的姿态,酒到深处情也就恰到好处,或微醺、或酣醉、或醉酗,都是妙不可言的好。
喝什么样的酒最让人开心?浅尝辄止,微醺略带酒意,稍微微有点飘飘然,精神松弛下来了,心情开朗轻松了,话题也投机了,刚刚到位。喝好了,心情也就了然了。喝什么样的酒也同样重要,关键酒要纯正,实实在在,该是葡萄酿造的就是葡萄酿造的,该是粮食酿造的就是粮食酿造的,这样的酒才不会影响喝酒的心情。这就不得不提我们纯粮酿造的文君井了, 品酒·才谈得上喝酒!
饮酒,姿态万千。小口细咂,这是品味;推杯换盏,这是客气;放杯豪饮,这是气度更是交情。男人好酒,自古使然。达官显贵之人好酒,图个享受;英雄豪杰好酒,图个痛快直爽。文人好酒,玩的是个性文艺;平民好酒,释放的是生活的艰辛享受的是生活的乐趣节奏。
谁都知道喝酒自然是好酒最佳,对酒的质量上有要求,但却少有人对喝酒的量上有所觉悟。须知,饮酒也分境界,犹如登山一般,山分顶、腰、底,分别对应醉酗、酣醉、微醺。酣醉时如到山顶,云雾缭绕,遮住了山下景色处于空灵的状态,不知所云,如李白一般,酒到酣处所见自然非凡;喝不同的量如攀登到不同的阶段,路边的美景同样让人流连忘返。喝酒的境界正是如此,随着酒量的递增,渐失理智、最后自我显真。如李白,醉而能文出口成籍;如武松,醉能吊打猛虎,此乃高境界。若只是烂醉,醉而出口成脏,耍酒疯,反而失去了品位,低落云端掉了境界,或连境界也说不上。喝酒的三重境界,各种又有何妙不可言之处?